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

成長型心態


這是一本很有名的暢銷書,這把人分成了固定型心態和成長型心態,並說明了固定型心態,遇到困難時,他們不會去想到是自己可以透過改善,來克服困難,成長型心態則認為自己可以透過改善克服困難,雖然分出兩種模式,但實際上人無法很簡單的就這麼被歸類,人都是同時有著這2種型態並存,只是依照不同環境,會有不同的比例。

如果有一個巨大的困難出現,多數的人都可能會變成固定型心態,因為認為那個根本就達不到,簡單的情況剛好相反,可能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達到,這時就是成長型心態。

另一個方面就是情感,即使在工作上或其他方面都是成長型心態,但感情上卻是固定型心態,認為自己情緒上是無法進步,在相處上都是要求別人,卻從來不認為自己個性上有問題,或者也不願意花費任何時間相處,久而久之,感情也容易出問題,所以社會上有些成功人士家庭上還是失敗的情況,很明顯他們不是因為錢的問題,甚至是因為錢所以才勉強還在一起,早就已經沒感情。

所以尋找伴侶時,我認為在內在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要找尋在能力上或在感情上都是偏向成長型心態,這樣的伴侶即使你現在看起來不是很理想,但在於往後一輩子的相處上,一定會比固定型心態上相處來得更愉快,如果雙方成長不同調,即使對方在有錢或者在漂亮,非常高的機率會因常常意見不同而爭吵,甚至到最後沒有互動,變成冷漠。

找尋另一半是不亞於選擇投資的標的或者找尋職業,關係到這輩子的快樂與否,除了把成長型心態列入重要的考量外,也別忘了要提升自己的成長型心態,讓自己可以習慣在學習區或者伸展區,也才有資格去擁有成長型心態的伴侶。

2019年3月23日 星期六

複雜的事情簡單做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這句話第一次聽到是在當兵的時候,怎麼想都覺得很有道理,只是說要怎麼做,所以這句話是雞湯,雞湯就是端了一碗很棒且有營養的雞湯,但卻沒有給勺子,這就是從暢銷書心靈雞湯衍生而來的。但這句話如果用反面想,就不會只是雞湯,可以對我們有幫助。

當我們做任何事情時,不要把事情複雜化,並不是說不要想太多,想得多是好事,問題在於想完後,沒有辦法去收斂,沒有辦法判斷自己所想的這些因素,哪些才是有用的或重要的。如果沒有想很多,有一個重要影響的因素沒想到,會有機率發生很低,但發生會很嚴重的後過,真的去簡單做,又遇到機率很低的情況,下場就很慘,更糟的是發生後都用運氣的藉口帶過,不思反省,多做幾次,次數夠多,早晚還是會遇到很嚴重的後果。

想很多還有就是變成杞人憂天,那些煩惱如果是自己無能為力的部分,那也不用去想,因為想了也沒有實際幫助,該發生還是會發生,不如專注在自己能做的部分,所以這種就是典型的,大家常說的想太多。依照兩個以上原則,我們再來簡單做,效果就會好很多。

簡單的事重複做,前提是簡單做的是要有好的效果,重複做的確是有很大的效果,可能成為好的習慣。但問題是,如果外在環境變化了,這簡單做已經不符合新環境,還在想都不想簡單做,可能怎麼死都不知道,真的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所以即使我們做順了,也要無時無刻去觀察環境是否有變化,甚至提早針對新環境,做好預防措施,這過去有用好幾天篇來討論此細節。

讀書我們常常會遇到雞湯文,這很討人厭,真的是有說等於沒說,浪費別人的時間,即使這樣我們也還是可以先知道這句話,說不定將來會有機會遇到勺子。就像是見山是山,雖然還不知道上山的路,但至少知道有那座山在那邊。

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化被動為主動是自由最高境界

許多的課程和書都有提到要如何才能快樂,歸納出來後,有容易發現原理原則,如果能做身體力行,很容易提高變更快樂,如果再去把原理原則再歸納出來更為簡單的公式,只能用一句話表達,那就是化被動為主動,像是阿德勒的心理學,或被討厭的勇氣,總而言之也是這句話。但化被動為主動還不只是快樂的源頭。還是其他許多道理的源頭。

化被動為主動可以克服環境,第一是可以盡可能排除外在環境所干擾,也就是適應力,針對突發狀況,可以改變自己的做法來應對,甚至主動發展一套更好的方法,不同的環境下,都依然很有優勢,這過去都文章都有提過。

另一個更難部份是自制,就是可以控制內心,像有好的EQ,才有好的溝通和合作,相同的智力下,更多高手願意和自己合作,成就絕對比較高,但這部分只是控制情緒。另外,非常深度是佛教的禪,有儀器去偵測他們打坐的腦波,發現打坐可以變快樂,禪可以去控制人性最難克服的慾望,是人一定有慾望,能夠真正擺脫被自己的人性慾望所控制,是自制的最高境界。

能夠自制,自然容易客觀地看待自己和環境,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也能客觀分析環境,應該如何克服,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另外,還能夠擁抱自然法則,取得成功會想辦法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出對公司和社會更多貢獻,而遠離社會法則,不會只因為懂得去討好長官,去打壓弱勢,只為取得自己利益。這都來自於化被動為主動。

最後一個最重要的是可以得到真正的自由,現在台灣最大的價值是民主自由,但實際上許多人不滿意自己的生活,即使有些是取得成就地位,為了取得更高的財富地位的慾望,每天都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那也不是真正的自由。Steven Jobs所說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所以想取得內心上的真正自由,就是化被動為主動。

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

是基本還是美德


柯文哲到美國紐約大學演講,說到台灣政治人物跟美國一樣要求誠實,台北政壇就會變空,奇怪在美國誠實是基本,但在台灣卻變成是難能可貴,所以誠實是美德還是基本,也不只是誠實,就連公德心,或人民的素質也一樣,還有像是過去大學畢業很厲害,現在卻變成沒有大學畢業很奇怪。

就算是連個人也有這樣的現象,剛開始學騎車或開車感覺很難,考過克服了很開心,久而久之就是變成基本。還有我以前都很難有耐心坐著看書,很容易分心,直到最近幾年,才有辦法專心看書,以前很困難的事情,現在都變成基本。挑戰很難,但如果把挑戰變成基本呢。就像脫離舒適區變成基本呢,那應該會進步的比以前都還快,能力提升後,有許多本來是困難的事情,就會變得容易許多,變成凡事比較順利,如果沒有那因為跑去挑戰更難的事。

P在演講中還提到,他問林信義,我們的台灣應該是要繼續扶植IC產業,還是要培養其他產業,台灣目前IC產業的獲利所佔的比重最大,但林信義回答,不是IC產業太強,是其他產業太弱,所以IC產業是我們的基本競爭優勢,如果沒有連牌桌都上不了,可能今天就是菲律賓。

如果就經濟學的比較優勢原理,應該是要在集中扶持IC產業,因為現在激烈競爭時代,企業是第一名的獲利,遠遠高過第二名的好幾倍,所以把最強產業的變更強,提升的獲利遠遠高於提升一般產業,像三星就那幾家大公司,站他們國家GDP大約75%,但是他們的國民所得比我們高出很多。但是重壓之下,會有更大風險,如何控制風險,或培養第二強的產業,才是更難的課題。

當我們努力美德漸漸變成基本的時候,這樣已經是很棒了,但是別忘了變成基本的時候,也還能夠回來檢視基本,看基本功是否扎實,有沒有必要修正,這也是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019年3月20日 星期三

生命的厚度


厚度這個名詞是我自己形容的,如果窮得只剩下錢,那就是沒有厚度,或者害人來奪取利益,我們升斗小民,只是安安份份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也可以是活出自己的厚度,就像修車的人把車子認真檢查過每個細節,認認真真的修好,推薦用好的安全品質,不去欺騙車主賺取多的利益,這就是有厚度,雖然說這不是本來就應該要這樣嗎,但實際上是這樣嗎。能夠不受環境影響,堅持做對的事。

如果他只是追求金錢,不惜欺騙客戶,用比較爛的零件,或許可以賺取比較多錢,或者像賣假油企業,只為了自己利益,這就失去生命的厚度,也還有像許多政治人物,立場反覆只為了選票努力,只為自己利益,但表面都說是為了人民,選上有些甚至到貪汙,都不知道自己這輩子來這事上是為了什麼,這就是沒有厚度,再有錢都不如一位認真修車,也就是以前說的沒有活好。

當然也有很多賺很多錢的,他們是依照自己能力和實力賺來的,認真修車雖然短期沒有比欺騙客戶賺得多,但長時間下來,他努力專攻學習更好的修車技術,能夠比其他人修得更好更快,別人沒辦法修的也能修好,口碑流傳下慢慢得就很容易賺比別人多,甚至後面可以出來獨當一面自己開修車店,這樣既有錢也有生命的厚度。

更有厚度是把賺來的錢,去幫助別人像陳樹菊,那真的是超級有厚度的人生,也不是只有捐錢,社會上也有許多有能力的人,把他們所會的無私的教大家,讓別人受益,我就受到許多這樣的幫助。套用劉軒說:資源分為有限跟無限,這裡的有限資源是物資、信用、時間、體力;無限的資源是人脈、知識、創意、好感,把有限的資源以公平為原則來分配,無限資源已利於他人的方式來分享。

分享要做到真的不容易,就像甚至許多時候是沒有回報的,雖然會去做到也不求回報,但是回報遲早會回自己身上,這部分善有善報那篇有詳細說過,所以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與其說是為了別人,倒不如說是為了自己可以活好或過得更快樂。

相關閱讀推薦:心理學觀點的「幸運關鍵」:劉軒(Xuan Liu) at TEDxTaipei 2014

2019年3月19日 星期二

創業家是運氣還是能力


最近在努力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石油大王洛克斐勒(Rockefeller)說:就算你把他丟在沙漠裡,只要有一行駱駝商隊經過,他就能夠重建整個王朝。如果真實發生,他無法重建王朝,因為時機已經過去了,就像是比爾蓋茲也無法成為石油大王,所以時機就是運氣,但如果只了解這個就太可惜了,許多人就是因為這樣就故步自封,限制自己的可能性,別忘了成為創業家還有個重要細節,就是能力和努力。

我們常常看見他們有錢的一面,但很難會去看到他們失敗的一面,這過去文章有說過,雖然他們沒有時機就不會成為首富,但依然還是有錢人或老闆,這才是重點,因為創業家是有他的專業能力,只是差在此能力的複雜度太高,許多能力需要綜合運用,很難有單一課程能夠培養出來。這種創業能力只要在充滿機會的資本主義,懂得不斷嘗試,但又懂得盡量避開風險,即使失敗也會必成下次成功的養分,只要一掌握了成功的方法,他們就會不斷複製下去,變有錢只是遲早的事,剩下就只是帳面數字大小,但都是財富自由。

就好像我們想要過好了人生,當然把所有如何過得快樂的書拿來讀,去上那些課,歸納出來後,掌握人生原理原則,剩下就是把原則堅持實踐。堅持做到至少不會犯只追求金錢的錯誤,不會最後才發現錢帶不走,應該做自己想做的事。因為在書中已經看夠多這樣後悔的例子,那還要再犯同樣的錯嗎。

如果問我從頭再來一次,我會更早努力去找好的書來讀,或可以跟好的老師,然後永遠不要進入舒適區,不斷去挑戰自己的極限,做自己過去想都沒想過的事,待在學習區,甚至偶爾到恐慌區,無論成功和失敗都要檢討,這是累積能力最快也是最好的捷徑,這個創新速度愈來愈快世界,年輕就財富自由愈來愈多,更多的致富機會,只怕自己沒有那個能力。

2019年3月18日 星期一

我們的人生 其實很短


時間就是金錢,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時間,這或許很多人都知道,但卻比較少人會去實際計算自己可用時間,如果依照我們平均壽命可以活90歲來算,如果一天晚上睡覺加午睡或瞌睡是8小時,人會花大約30年來睡覺。


剩下60年是醒著的,當然會有許多的雜事,像是洗澡,刷牙,上廁所,打扮,整理打掃,一天只算1小時。如果我們通勤大約需要1小時。我們每天如果花1小時來吃飯,總共是1天平均3小時,我大約花我們11年的時間。

我們從出生到上國小之前是6年時間,國小開始讀書,如果是研究所畢業,求學總共18年加上學齡前的學習,這24年我們只算每天讀書8小時,大約會花掉9年的時間。然後我們的重頭戲就是工作,1天一樣是算8個小時,然後工作表定是65歲退休,那最正常是工作30年,大約花了11年的時間。

我們目前剩下29年的時間,大約是我們極大化的自由可用時間,這聽起來感覺還是很多時間,我們可能花在打電動,看電視,上網,聊天,滑手機,運動,同時需要花時間照顧小孩,或者要進修,要賺錢加班,花時間處理生氣,煩惱,失眠,晚年可能生病臥床,如果這每天要花4小時呢,大約又要扣掉16年的時間。

所以人生90年的時間,大約剩下13年左右,可以真正地追求興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是快樂的生活,但事實是許多人把這13年繼續花在前面的所描述的事情上面。看似只有13年,但我們有機會讓人生多1~2倍的時間,如果我們善用這29年,加上工作的11年,甚至連吃飯和運動通勤的時間都可以善用,就可能有40年。

第一就是設法盡全力把興趣變成工作,對這份工作是有熱忱的,就賺到11年,接著學習如何能與家人朋友相處融洽,通勤時間可以拿來學習,吃飯和運動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因為運動和快樂也活得更健康,減少臥病的機會,如果可以這樣極度認真過好每一天,別人是過一生,自己可能是過好幾生,還不包括自己是過得像在天堂一樣。

相關閱讀推薦:Youtube我們的人生 其實很短

2019年3月17日 星期日

了解做這個是為什麼的策略


P去以色列回來後,其中一個感想以色列做每一件都有為什麼,都是用策略來思考,像邀請城市首長也都強調要找各國投資報酬率比較高的市長來參加。當兵也是結合教育和產業來做整體規劃,挑做切割讚石產業,也是為了考量到運費,太重的東西運太遠利潤容易被吃掉。

我研究所是專攻策略,策略就是要如何去達到目標的一整套做法,
以色列就是先了解為什麼要達到這目標是,先行評估目標的效益,再來想有什麼好的策略可以達到目標,當然目標也會因為策略執行的限制不斷修改,這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但是要做得好就不容易,因為要想得廣,想得細,想得遠,這時才會高下立判。

我們可能想怎麼提升國防戰力,但是以色列是把教育和產業都考慮進來,雖然更難執行但做得效益遠遠是用別人的幾倍來起算。台灣因為填鴨式教育和短利的代工產業,變成我們沒有很好有這麼這樣深度和廣度的思考習慣。

建議是考慮做一件重大的決定,最好要想到盡可能多的理由才去做,這樣自然廣度和深度多多少少會提高。而且即使遇到困難也更容易堅持執行,像我當時為了決定去考研究所,第一是因為沒有讀過想嘗試看看,多花2年還可以接受。第二是因為學校教太簡單了,很多課也都提前先修完了,希望可以學更多。第三是如果大三大四沒有去補習也是把時間浪費掉。

第四是可以去台北補習,當時選擇到台北補習,是考慮到台北有最好的老師,同樣學習當然選最好的老師,也可知道厲害學生的程度。第五是以前都待在鄉下,去了解都市生活與鄉下差在哪。第六是通車花一小時其實可以用來睡覺,所以也不浪費時間。把帳算過之後,損失極小,但是獲利卻蠻大的,當然堅持去做。當時一起到台北補習的同學,坐車加上課聽不懂一個一個放棄,但因為我有很多理由,所以就堅持下來了。

其實說白了,就是找尋做這件事的意義,那人生最後的目標一定是死亡,那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不容易找到,我也還不知道,只做到滿意目前自己過的生活,但有2個方向去找尋,一個就是理想或夢想,像世界高山登頂,橫越沙哈拉沙漠,南北極,即使死亡率這麼高還是要去,另一個就是影響或幫助更多人,像柯文哲,陳樹菊,德雷修女。他們都是找尋到生命意義的人。

2019年3月16日 星期六

如何找到好伴侶 重點在自己提升


找到好的伴侶,與找到志業或者投資同等重要,關係到下半生是否能過得幸福的關鍵,工作即使沒有什麼成就,也可以靠著與家人相處融洽,過著幸福快樂的一生。有些人也已找好的伴侶為人生目標,但找到好伴侶卻是許多人所面臨到的問題,有些人結婚後,反而覺得過得更痛苦,甚至後悔或離婚,找到好伴侶真的如許多人所說的是緣分或運氣嗎。

實際上超過半數的人都是因為距離比較近的關係,相處後覺得適合就結婚,感覺到緣分其實就真的是人的感覺。所謂感覺找到真命天子,也都是來自於感覺,換個地點遇到其他人,又會有其他的真命天子的感覺,所以緣分以理性上來看是無法解釋的機率。後來相處愈來愈和,弗吉尼亞大學客座教授伯納德‧貝特曼博士: 與巧合有關的人都不自覺在製造巧合。 

如果是這樣我們如何提升找到好伴侶的機率,依照滿意度最高的美國配對網站,若一個人試著用總分來評價,總體分數不差超過10分情侶,滿意度是最高的,如果分數差太多,即使相處後,也容易分手,所以網站設計,搜尋後就只顯示與自己本身分數相近的人。

依照以上資訊,這答案就呼之欲出,找到好伴侶最重要的還是提升自己,而不是只專注在追求,如果想要什麼樣的伴侶,盡量提升自己可以符合對方,簡單例子,一個價值觀是追求金錢為主的,想要找一個喜歡幫助他人的,在一起就很容易有衝突或忽略,就像巴菲特和他的妻子,雖然沒有離婚,也是分居。

不喜歡學習進步,想要找到上進的人,也是非常困難,懶惰的人想要找到非常勤勞的人,除非有其他的好處來彌補,不然也很難長久。所以想要找到什麼樣的伴侶,也別忘了,平時就要提升自己,先讓自己可以成為自己喜歡的人,才有機會找到理想伴侶並且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2019年3月15日 星期五

成功的定義


對於成功的定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數的人是認為達到自己所設定的目標就是成功。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麼簡單,
英國作家王爾德說人生只有兩種悲劇,第一種悲劇是得不到我所要的;第二種悲劇是得到我所要的。第二種悲劇很不容易理解,只有真正經歷過才能體會。

有些人一輩子追求功名權力,可能到頭來,才發現並沒有想像中美好,或者讓自己陷入更大的痛苦,可能鬥了一輩子才當上總經理,才發現自己陷入更大的鬥爭,更多的責任,每天煩惱睡不好,就像馬雲說他每天都睡不著,因為擔心隔天會有哪一家公司突然崛起取代阿里巴巴,整天都在尋找這樣的公司,所以他說最幸福的是領一份薪水,安安穩穩工作就好。

有些人整天追求財富,只為了賺更多錢,賺到幾千萬,也還在擔心自己賺得錢不夠花,有些賺更多錢只想證明自己,就像是倉鼠再跑滾輪一樣,不知不覺,人生寶貴的時間就這樣消逝,到臨死時或許才發現,這些錢自己根本用不完,或者遺害後代,當時怎麼不多花一些時間追求自己夢想或多陪陪家人。

那怎麼樣才算成功,過去我的定義快樂,現在發現成功有更多具體的定義,就是懂得幫助身邊的人,基本就是孝順,不是只拿錢回家,而是多花時間陪伴和溝通並了解需求,提供好的建議讓他們生活過得更好。再來是老婆和小孩的相處融洽,有足夠的時間可以陪伴他們,與家人共同成長,相信這是大家都會遇到困難的課題。如果可以做到就絕對是成功的人生,立於不敗之地,即使其他方面都沒有表現,沒有夢想,也會有快樂幸福的人生。

2019年3月14日 星期四

熱門和暢銷迷思


網路的興起,網路上評價好的,會以非常快的速度變成熱門書籍或者影片。但是熱門真的是好的嗎。我們常常看到有些明明就是廢片,卻有很高的點擊率,有些很有深度有內容的反倒是點擊率不高,像是說書或是旅遊影片,點擊率跟熱門影片差距非常大,尤其是外國旅遊影片製作成本非常的高,所以大都是個人剛好去旅遊,順便記錄下來,不太可能去特地拍,但有些真的有些內容很棒,卻點擊率卻不高,就很難去鼓勵到製作影片的人。

好書也是一樣,有內容的好書,因為比較難懂,不太大眾化,反倒是有些作者,把好書內容刪除較難的部分,寫得比較簡單易懂,出的書反而賣的比原本的好書還要好,對好書的作者就不公平。當然有一套說法是,要就求名或者求利,只能選擇一樣。不管如何,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我們如果只是依照熱門或暢銷就買,自己就會吃饋,可能讓我們浪費錢或浪費寶貴的時間。

我們會依照暢銷排名是因為我們需要先有個依據,常常我也會看評論這本書好不好才買,但買到好書的機率低於3成,我後來就會跑去書店或圖書館借書,等真的看過覺得不錯,我才會買下來。這樣買到好書的機率就可以到100%Youtube影片的話,因為平常就沒有再看廢片,而且只要有廢片就馬上跳開,已經習慣看一些演講和說書的影片,加上Youtube的演算法愈來愈厲害,很會挑出自己想要看的片,會選擇到廢片的機率就低,自然就比較少機會浪費時間。

我們都知道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降低不好的資訊浪費我們的時間,就變得很重要,同時我們也可以幫助到真的有內容的創作者,無論是點擊率或用錢買書,漸漸地讓更多好的創作者願意繼續提供好的作品,台灣才會轉變成尊重創新且適合創新的環境,才可能擺脫低薪血汗的代工產業,像柯P說的自由開放的民主和自然資源貧瘠的台灣,創新也是台灣的唯一出路。

2019年3月12日 星期二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狄更斯的小說『雙城記』: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這是篤信的時代,也是疑慮的時代。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我們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沒有。以所處的動盪的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描繪出複雜人性。

我們現在的時代,也是最動盪的時代,但不是革命,而是從國家經濟到個人的工作,相對於過去是愈來越競爭,應該是最競爭的時代,最明顯的像智慧型手機的全球利潤中,蘋果拿走全部市場的9成以上,其餘公司的加總利潤竟然連1成都不到。過去奇異公司只留該產業可以是屬一屬二的事業體,其餘就出售。那現在連第二名,只要能維持不要虧損,就不錯了。

個人工作也愈來愈競爭,在賺錢公司中如果稍有表現平平,沒有往上爬到主管,薪水和獎金落差都是幾倍以上。如果是在虧錢的公司,只要是基層員工,當然就是變成被裁員的首要對象。更糟的就是公司倒閉重整的裁員。雖然有許多新創公司,但公司存活的週期愈來愈短,轉型也愈來愈普遍。一份工作的工作內容也可能常常調整,像研發人員都要更創新,業務也要找更新的市場。現在大家的技術都愈來愈好,只要落後很容易較被淘汰。

看起來是最壞的時代,但也是最好的時代。因為現在的想學什麼專業知識,都是非常容易取的,也非常的專業,累積許多前人失敗的技巧,有心學習,其實都能夠比前人只透過摸索的方式更快學成,進入專業狀態。我們現在所擁有的資源和工具,遠遠超過上個時代,現在學英文的環境比過去好很多,APP都可以幫助練習英文。分享自己的興趣的Youtube,寫網誌,FBIG還可以賺錢,這些過去都是沒有的,有書更提出,以後機器人的時代,只要自己可以有100個粉絲,這樣的收入就能夠養活自己。

但是這些好的工具,你用大家也能用,別人或許更專業,很多網紅熱潮過了,就不見人影。所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就看自己有沒有辦法適應,有些努力了還是失敗,可能是因為環境不適合自己,這時沒有堅持到底,轉換跑道努力也是對的選擇,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也是一個重要方向。競爭永遠離不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相關閱讀推薦: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

極度真實和極度透明


讀了許多的管理理論,看到原則這本書,才發現管理真正重點在於如何執行,如何把細節做到極致,才是能夠成為第一名的企業,不然每個公司的執行長都這麼強,到最後企業要區分出高下,還是在於執行,管理理論都在不斷的抽象管理,如何找到原理原則,卻沒去考慮到落實的過程,遭遇到個問題如何克服,就像經濟學一樣,因為影響的因素太多太複雜了,所以不是管理理論就能搞定。書中最後更到細節必須管理人的大腦,包括情緒,真的是做到極度真實和極度透明。

所以能想像在這一家公司,自己所有行為舉止個性都會被攤在陽光下,包括所有的缺點和劣勢。看似非常恐怖,但實際上對公司的管理卻是非常好,這還可能做到比員工自己還了解自己,讓員工適才適所,也幫到公司發揮出最大戰力,這種程度的透明,真的沒有幾個公司做得到。這讓我想到魔球這本書,透過數據來管理,把預算花在刀口上,讓預算少的球隊,也有機會打贏預算高的球隊。

有限人力情況下,適才適所意味者可以把整個團隊戰力發揮到極大,除了可以讓公司賺更多錢,也可以為員工帶來更多收入,創造出雙贏。如果考慮到Ray的避險基金公司,管理1600億美金的公司,如果稍有錯誤,有任何不透明和缺點,都會造成巨大的損失,更不用說成為最大的避險基金公司。

這是我看過最前衛的管理,已經超越了我們現有的這個時代,相信這也是未來趨勢,因為網路時代的興起,任何作假,很容易被肉搜出來,Youtube如果有作假根本就沒人要看,電視上的節目作假的效果會愈來愈不受到青睞,誠實的美德往後會漸漸變成基本,產品好壞也只要網路上只要查一下評價,公司產品本身如果不好,狂砸廣告想要成功也愈來愈難。

政府方面,柯P提倡公開透明除了全民參與,透過全民監督同時讓弊端無所遁形,我們對岸的中國大陸人工智慧的影像辨識系統建立,用無所不在的攝影機,只要犯罪很快就能夠用影像辨識追蹤到罪犯的位置,更不用說已經普及的網購和數位支付,以及利用大數據追蹤個人的喜好,個人的所有行為在這社會,漸漸的都會愈來愈透明。雖然歐盟有在防範,蘋果手機尊重消費者隱私,也不時會爆出利用消費者數據做研究。人工智慧愈來愈成熟下,即使不想用使用者數據也難。就像給你一把鑰匙,但可以忍住不開前面那扇門嗎。

相關閱讀推薦:相關閱讀推薦:原則:生活和工作

2019年3月11日 星期一

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 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


相反的2個觀念大都屬於在零和賽局,會相衝突和矛盾,一個多另外一個就減少,不然就是只能選一個,大家時間都是有限,我們要把時間花在賺錢上,還是要把時間花在家人上,2個都是很積極試著讓自己活得更好上做努力。基本是上班認真上班,下班認真陪家人用,然後長期利益來評估,當下長期利益哪個比較多的時候就做哪個。需要加班的時候,因為這個會影響到未來升遷,就努力加班工作,如果只是多加班費,沒有學習或升遷的幫助,在經濟許可下,就下班陪家人,因為這時候在長期下,陪家人更重要,因為時間一去不復返,這方法在選擇上是強調長期下利大於弊,就是典型的長期利益最大。

第二個更好的做法,就是依照不同的環境,用不同的比例來分配,例如我們想要懂得冒險創新,但是又要保守謹慎。因為只會創新但因為不謹慎,一直失敗,太謹慎不冒險,可能又無法創新,更好的做法就是,依照環境或目標,如果是需要難度比較高的大創新,那就要更多重點放在創新,減少謹慎,因為難度高不用大創新一定會失敗,相反的如果是目標需要的是小創新,當然就是減少創新的程度,增加謹慎。這就類似管理學的情境管理,有X方法和Y方法,沒有哪個方法好,要看前提情況或是在哪個環境下而定。

最高等級的做法,也是最難的作法,像是跳脫出原本的框架,或者用一個全新的角度或更高的層次來看問題,然後在想出一個全新的方法,能夠整合出2種相反觀念的優點,又能避開2種相反觀念缺點。這就我們過去提到米洛斯對話那篇,我們如何既能有道德,還能照顧到現實情況,而不是在2者間選一個,而是所有的道德都要建立在現實之上,不主動挑起戰爭設法維持和平,但我們也要加強自己的經濟和科技能力,朝務實方向來提高國防。

商業模式的創新和藍海策略,也都是類似的觀念,找到全新高利潤的藍海,避開紅海的低價競爭。但是難的是要想到這方法,依照不同案例,都要獨立去想出創新方法,都要仔細觀察環境,再想有什麼方法,能夠去結合2者的優點,或者可以保持1邊的優點,但把另1邊的缺點減少,接著確定可行性,要不斷去小規模試驗,確定結果是否有符合預期,再從中改善調整,才有機會整合出2種相反觀念的創新方法。

相關閱讀推薦:罗振宇 知识就是力量:矛盾

2019年3月9日 星期六

不要羨慕別人成功 往往你付不起那個代價



現在資訊發達,常常會看到許多人的成功,也別忘了成功才會報導出來,失敗大家都會,當然也沒什麼好報導,即使有報導也不會有人會想注意。但那些令人羨慕的成功呢,許多報導也只會專注在成功的那部分,失敗也只是輕描淡寫,或者寫說經歷幾次不可思議的失敗或什麼環境的劇變,來襯托出成功厲害。這些都是簡單,但容易讓人忽略的道理。而且不管是否是成功人士,人們往往不會主動去提起自己不好的那面。

因此一遇到成功的人,先不花時間在羨慕上,我們要多去尋找,並專注在別人失敗後如何克服,因為成功的人一定克服了許多自己的失敗或別人做不到的失敗,專注久了,遇到其他成功人士,馬上就會有初步的架構,他可能遭遇到的那些失敗,有機會問得到的話,就可以從自己架構中去詢問,比較容易理解成功人士真實的情況,這些也可做為自己遇到挫折的養分,這時候我們才來羨慕這些克服的能力,自然的我們就知道克服挫折付出了那些代價。

成功的最普遍的代價就是時間,除了自己年輕的寶貴時間,等到成功的時候,才後悔年輕時沒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這退休還有機會做,但怕的是成功後不願意退休。更嚴重的犧牲的家庭和健康,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家庭的失敗,有些夫妻形同陌路或離婚,與小孩關係惡劣。健康不多說就是賣肝。如果成功人士真有這些代價,我們就想我們是否願意付出這些代價。如果願意再來羨慕也不遲。

當然也不一定所有成功人士都會付出以上那些代價,或許是付出其他的代價,如果那些代價是自己能夠承擔的,當然就是我們學習的對象,直到自己也投入努力的過程中,所遭遇的失敗,才能真正理解到成功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柯P常說沒有那種不小心大獲全勝,只有不小心一敗塗地。成功都要付出代價,有些甚至付出自己最寶貴的靈魂或良知。

當然有些是事後才會付出的代價,這個也只能藉由成功人士的經驗,去觀察事後遇到了什麼事。簡單的例子就是羨慕娶到漂亮老婆,先不談是靠化妝的假漂亮,若是真漂亮那個性上是否是真好,如果是公主病,可想而知那老公的生活,如果是花瓶,那老公就要很會賺錢,如果是真漂亮又有能力,能力沒有比老婆好會變弱勢,而且又是有錢的老婆,那就更弱勢,自己可以付出什麼代價自己挑。出來混的遲早要還。

相關閱讀推薦:電影 無間道

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是古希臘的歷史學家,代表作是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公元前5世紀,雅典急劇崛起震驚了南歐的霸主斯巴達,雙方長達30年的戰爭。修昔底德陷阱是後來學者給的定義,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來回應這種威脅,戰爭變得不可避免。後來的像是西班牙挑戰荷蘭,英國挑戰西班牙,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挑戰英國,日本挑戰中國。每一次的強權崛起都非常容易引發戰爭,和平轉移的沒有幾次,英國沒有挑戰美國的崛起。

現今的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崛起,第一大的經濟體美國,似乎開始感受到威脅,因為國防靠的是金錢和科技發展,所以誰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就有足夠的錢發展最強的國防,目前有銀行報告預測2030中國會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目標是中國製造2025,加上美國經濟成長緩慢下,超越美國只是遲早的問題。

面對此挑戰美國首先當然是要提升自己的經濟成長,當然也有選票考量,設法用關稅手段,將廠商移回美國,不然也要移出中國,就成了所謂的貿易戰。當然此舉不利於全世界的已經停滯不前經濟狀況,美國面對中國崛起,或許更是耽誤之急。

當然美國不在經濟上第一次受到挑戰,過去日本在經濟泡沫前,為世界的2大經濟體,東京的房地產市值一度接近美國,也去買進美國的洛克菲勒大廈。日本成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美國聯合其他國家,指控日本過度干預匯率,讓日圓過度低估以利出口,造成美國貿易大量赤字,透過簽訂廣場協議要求日圓升值,從240升值到1201美元。面對升值衝擊,日本開始降低利率,讓市場的資金更加浮濫,這2因素大力推升日本房價和股市形成泡沫。

最後到了1989年日本決定升息,搓破泡沫,經濟大衰退,日本30年的經濟停滯不前,美國面對崛起的中國,又會如何面對,真的是無法預料。


相關閱讀推薦:【柯P大學堂 加長完整版】 科學談政治 解構人性DNA

2019年3月8日 星期五

沉沒成本 損失規避



沉沒成本是來自經濟學,損失規避是來自於心理學,因為心裡天生就會害怕損失,是因為演化而來,不擔心損失的基因,已經在演化中淘汰出局。沉沒成本是我們已經投入的成本,不管如何都是無法回收的成本,人們因為心裡是損失規避,對未來的決策之中,會將沉沒成本算入在裡面,讓自己處在更大的風險,造成更大的損失。

無論在做什麼決策,必須要注意要把沉沒成本區分出來,例如我們買了500元的刮刮樂彩票,結果沒中,為了回本就想再買一張來試試手氣,這時就是人的損失規避心理就會來主導自己理性,想要再買一張來回本,但實際上這500元就是沉沒成本,因為就這張沒中獎的彩票是不能在變成中獎的,損失就是損失,所以這理由不能拿來考慮要不要再來買一張,這樣才能避開情緒做出理性的決策,不然考慮沉沒成本再買一張又沒中,會損失更大,變成惡性循環,賭博就是利用這樣的心理,讓人傾家蕩產。

除了金錢之外,無形的沉沒成本來自於自己的付出,像是投入的情感也是,所以有一些渣男,女生還可以不離不棄,就是陷入在這捨不得過去所投入的感情,因為割捨不下沉沒成本,而讓自己損失愈來愈大,甚至人財兩失,理性的決策就會是已知這人是爛人,死性不改,不適合自己,就沒必要繼續,直接去找更適合的就好。

在職場工作中也是,有些老闆只會凹人,自己即使表現良好,老闆也不願意加薪,以自己的實力可以找到更高薪或更有發展性的工作,但因為自己在這份工作已經做得很順了,或者建立不錯的人脈,都會因為損失規避心理而讓自己不願意換工作,但整天還是在抱怨這份工作,如果知道這些都是沉沒成本,理性決策換到更好的工作是一舉數得,除了自己更好外,好的公司也會有更好人才來賺更多錢,對社會貢獻也就愈大。如果換到比原來公司還爛的工作,那就會是另外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降低沉沒成本和損失規避所造成的誤判,不敢說一定會有良性循環,至少可以讓自己避開惡性循環,不會繼續投入在確定或很大的機率會繼續的損失之中,但其實不容易做到,因為這是人們的天性,無形中都在影響,我也常常事後檢討才發現,原來當時的決策有受到損失規避的影響,不斷檢討改善,下次遇到類似的事件,一樣心理會有損失規避的想法,這無可避免,但會受過訓練後的理性,就會告知自己這是受情緒影響,區分情緒和理性後,才能夠做出理性決策,想要擺脫演化來的基本人性的情緒,真的沒有捷徑。

相關閱讀推薦:快思慢想 Thinking, Fast and SlowDaniel Kahneman

2019年3月7日 星期四

貝式定理



P在台大的演講提到貝式定理,醫生要如何提高判斷的準確性,才了解到原來醫生在重症手術牽涉到生死的時候,往往就是靠準確性的提升救活病人,正因為有些醫生做出失誤判斷,本來可醫活的,結果被醫死,柯P因此開罵,同時也不斷檢討改善,還要透過SOP來盡量避免醫生的人為失誤。

貝式定理主要在於收集更多的資訊,來提高判斷的準確性,例如我們判斷這個人是不是真心幫助別人,憑1~2件事情可能還不容易看出來,目前看機率是30%,很難下判斷,等合作一陣子,都看到他常常都幫助別人,因為要假裝這麼多次比較不容易,機率就提高到70%,這時候來判斷就容易多了,當然有可能看錯,因為還有30%是判斷錯的,或許就真的有人這麼會做表面功夫。

貝式定理的道理不難懂,但是難在我們如何給新發生的事件機率,另外,有些新發生的事件,不但無法提高此次的判斷機率,還有可能讓機率降低,例如他做這件事只是為了自己,只是剛好順便幫到他人,結果我們把這行為看成可以提高他懂得幫助人的機率,就會降低準確性。

其實要算出準確機率很難,而且就算可以算出來,也不是100%的機率,所以我們判斷的時候,往往要去想另一面的可能性,來藉此盡量避免看錯的可能性。我的方法是做出最壞的打算,看有沒有什麼辦法來試圖控制這個最壞的情況,如果那個人真的是那30%的可能是假裝幫助別人,如果還有時間就暫時繼續觀察或者給新的事件來繼續測試,讓那人現出原形。不然就先真的完全對他好,最糟的情況就是浪費掉自己的時間和一些錢,所以這也是可控制損失。

當然更積極作法就是攻擊代替防守,當自己就很常幫助別人,有容易的身邊也會出現比較多願意幫助別人的人,自然的也就不用太去判斷是否是願意幫助別人,攻擊代替防守其實也算是預防措施的一種。當然也有可能無形中會去變成別人,讓別人跟自己一樣願意幫助他人。

所以利用貝是定理來提升我們自己對事物的判斷,但別忘了我們更可以設法對最壞的情況,做出預防措施或加以控制,進一步來大幅提升成功的機率,同時最重要的是降低失敗時的損失。

相關閱讀推薦:Understanding Human Behavi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ce 柯文哲 台北市長 臺大演講網